9月4日,全球单体最大抗台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中广核“伏羲一号”正式在广东汕尾建成投运,并完成首批养殖鱼苗投放。该项目可正面抗击17级超强台风,预计投产后年产值可达5400万元,对于我国“海上风电+海洋牧场”产业融合发展具备极其重大示范意义。
据了解,“伏羲一号”位于汕尾中广核后湖5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中心场区,距离汕尾海岸约11公里,由网箱整体的结构和上建平台两部分所组成。其中,网箱整体的结构长70米,宽35米,水深约25.7米,养殖水体达到6.3万立方米,是全球单体顶级规模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于2023年8月开建,总投资2亿元,全部依靠绿色能源供能。
中广核“伏羲一号”配置应用绿电供能保障、气水联合投喂、网衣自动清洁洗涤、环境监控预警、活鱼保鲜驳运等五大海洋牧场智能化系统,通过监控室集中控制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和调控,既保障了整个养殖过程顺顺利利地进行,同时提高养殖效率。
根据汕尾市规划,“伏羲一号”投运后预计年产优质海水鱼类约900吨,年产值达到5400万元。投产3年后,随着汕尾后湖风渔融合海洋牧场项目全面建成,汕尾市将形成“海上风电+深海养殖+生态增益+休闲旅游”的风渔融合示范集群。
高抗台养殖平台是开展深远海养殖的基础,也是制约海洋牧场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中国广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李亦伦表示,“伏羲一号”在中国南海开阔海域建设,针对该无掩护海域风急浪高、台风频发的海况环境,中广核创新应用了抗台风、防撞击、强防腐的巨型海洋牧场养殖网箱结构设计建造新技术,可正面抗击17级超强台风。
近年来,汕尾全方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清洁能源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中广核目前已在汕尾整体规划布局近1000万千瓦清洁能源项目,包括陆丰核电、后湖海上风电、甲子海上风电等多个代表性项目正在建设或已经建成,引领打造了千亿级海洋能源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核风光储”新型能源体系。同时,汕尾市与中广核联合共建了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汕尾分中心,围绕海上风电先进设计建造技术、智能运维技术和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探讨研究,在海洋能源技术领域打造高水平科研中试及产业孵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