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浙江省温州市龙港的新美洲红树林湿地,不禁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美丽。这里的红树林高低错落、有层次感,犹如海面上翻滚的碧浪,景象壮观。微风轻轻吹拂,树木随风摇曳,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在空中缓缓展开。
龙港新美洲红树林湿地是我国红树林ECO延伸最北的地区之一,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自然环境的美丽,更在于其生态功能与保护价值。大多数生长在此的红树植物终年常绿,因其树皮及木材中富含单宁酸而被称为“红树林”。单宁酸氧化后形成的红色,更是为这些树木增添了一层鲜艳的色彩。
自1958年引种红树林以来,龙港对此进行了持续的生态保护与改造。2002年起,龙港逐步种植红树林。自从2019年撤镇立市后,龙港市更是投入接近1亿元进行海堤的内外侧生态改造,新增红树林面积约1000亩。目前,长达7.81公里的红树林海岸线占据了龙港市大陆岸线%。这郁郁葱葱的红树林,不仅为地方增添了一道“绿色长城”,还对抗着海潮、强风,形成有效的生态屏障,保护了周边的农业和村舍,同时也起到了吸收镉、汞、锌、铬等重金属的作用,改善了海域的水体交换功能。
随着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善,生物多样性日趋丰富。通过定期的生态监测,自2020年以来,龙港湿地的生态环境慢慢的变好,甚至首次记录了黑腰滨鹬这一国家濒危鸟类的出没。此外,这片湿地还栖息着黑嘴鸥、黑脸琵鹭、黄嘴白鹭等三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以及八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显示出这里生物多样性蒸蒸日上的状况。2023年,国家林草局更是将龙港新美洲红树林列入新一批国家重要湿地名录,进一步标志着其在湿地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的重要性。
在不断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中,温州市在海岸带上筑造了牢不可破的“绿色长城”。政府采用生态补偿金种植红树林的方式,自2015年以来,温州推出了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不再仅局限于渔业资源的补偿,转而增加了红树林种植这一补偿形式。这一政策有效推动了红树林湿地的建设与扩增。从2015至2018年,温州通过落实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生态补偿金,共种植红树林超过2700亩。
此外,在海岸线的整治与修复中,红树林的应用也慢慢变得显著。海岸线,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与“黄金线”,在生态和资源价值上占据着主体地位。根据《浙江省岸线整治修复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温州在2018至2019年共完成了43.64公里的海岸线整治,其中生态岸线余亩的红树林。这一系列的措施有力提升了海岸生态功能,保障了龙港的生态环境。
在2020年,温州启动了“蓝色海湾”整治行动,计划投入3.38亿元用于新种红树林2700亩,力争打造中国最北缘、最大最美的河口红树林生态湿地,这不仅是对龙港这座年轻城市生态大礼的馈赠,也为其新型城镇化发展注入了海洋生态文明的元素。尤其是在苍南县沿浦湾,随着1500亩新造红树林的推出,借助核电绿能小镇及紫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的结合,形成了一种环境与经济互动的新模式。
如今,温州市已成功建立3处红树林保护区,这中间还包括乐清西门岛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和龙湾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后者专注于红树林及其生物种群的保护,不断的提高区域的生态质量。而龙港红树林省级湿地公园则以红树林保护和生态恢复为己任,致力于展示湿地动植物与湿地生境,也为后人传承滨海湿地文化。
与此同时,温州市还加强了对河口及重要滨海湿地ECO的监督管理力度,以防范红树林等重要ECO的消失与退化,确保海洋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潮水退去时,招潮蟹在红树林间出没,赋予这一片湿地更多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在红树林沿岸各乡镇的配合下,温州还顺势发展了“绿色经济”。洞头霓屿正在建设红树林海洋湿地公园,而苍南沿浦则规划了沿浦湾海岸公园,通过依托红树林湿地带来的游客流,改善沿海乡镇的基础设施,进而培育出集休闲渔业、生态旅游、民宿经济与亲海观光为一体的新兴业态,将自然资源的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未来,龙港新美洲红树林湿地必将继续作为温州市生态保护的名片,为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随着红树林在海岸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愈加重要,将孕育出更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推动温州市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