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虾自由”离不开种业“更新换代”
2003年选育成功,成为中国第一个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家审定)的海水养殖对虾新品种
农业农村部日前公布2024年审定通过的23个水产新品种,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所”)牵头选育的凡纳滨对虾“广泰2号”榜上有名。目前,我国已培育出南美白对虾(凡纳滨对虾)新品种15个,其中由青岛主导、参与的有9个。
对虾养殖业是全球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在所有对虾养殖品种中,南美白对虾经济价值最高,养殖产量第一。多年来,以青岛科研工作者为代表,奋斗者们前赴后继,从率先从国外引进南美白对虾开始,逐步突破人工育苗技术,不断培育南美白对虾新品种,助力我国基本实现南美白对虾种源自主可控,支撑起市民的“吃虾自由”。
海洋所古镇口园区面海而立,在其滨海实验室里,海洋所研究员李富花团队培育的南美白对虾虾苗在一个个方形透明的水箱中游弋。“南美白对虾是一个舶来品。”李富花说,“1988年,我的博士生导师刘瑞玉院士委托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张伟权研究员率先将它引进到国内,从此拉开了中国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序幕。”
李富花介绍,我国对虾养殖最早是依赖捕捞天然虾苗,后来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瑞玉、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法箴等科研人员攻克中国对虾人工育苗难题,实现了对虾工厂化育苗,从而根本上改变了对虾养殖主要是依靠捕捞天然虾苗的局面,推动对虾养殖从青岛发端并推广到全国,掀起我国第二次海水养殖浪潮。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虾养殖主要以中国对虾为主,进入90年代,对虾白斑病毒使我国第二次海水养殖浪潮陷入低谷。
南美白对虾原产于太平洋东岸的中南美洲地域,以厄瓜多尔沿岸分布最为集中,具有易养殖(食性杂,且不挑剔生长环境,海水、淡水都能养殖)、抗病力强、口感好等养殖优势。南美白对虾的引进,为中国对虾产业带来了新希望。
“引进之后,海洋所加快开展南美白对虾人工繁殖工作。”李富花介绍,1992年,突破人工育苗技术,人工繁殖南美白对虾获得初步成功;1994年,通过人工育苗获得了小批量的虾苗;2001年开始,实现南美白对虾大规模繁殖。育苗突破后,南美白对虾迅速替代中国对虾等,成为中国对虾主养品种。
种业是养殖业发展的“芯片”。20世纪90年代,由于养殖品种退化而引起的养殖病害频发等问题凸显,研发具有高产、抗逆等优良性状的水产新品种提上日程。
1991年,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成立,对水产新品种进行审定。在对虾新品种培育方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黄海所”)1997年开始培育中国对虾新品种,最终于2003年选育出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等特点的“黄海1号”,成为中国第一个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家审定)的海水养殖对虾新品种。
在实现南美白对虾育苗突破后,海洋所研究员相建海即提出“育种是必须要做的事”。自2002年开始,相建海带领小组成员,面向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以生长速度为主要指标,开始南美白对虾的自主选育工作,历经8年,最终培育出“科海1号”。2010年,“科海1号”成为第一批通过国家审定的南美白对虾新品种。此外,黄海所研究员孔杰带领科研团队与青岛海壬水产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于2014年培育出凡纳滨对虾“壬海1号”新品种。
“‘科海1号’等对虾新品种在辽宁、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海南、广东等多个地区开展了推广养殖,提高了国内对虾良种覆盖率,极大促进了对虾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建海说。不过,当时国内培育南美白对虾使用的种虾大部分依赖进口,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进口种虾占比超过80%。2016年,国外一家南美白对虾头部企业断供种虾,我国科研人员进一步加快南美白对虾新品种培育工作,打破种虾、种苗受制于人的局面。
此后,“广泰1号”“渤海1号”“广泰2号”等南美白对虾新品种相继问世。截至目前,我国已培育出南美白对虾新品种15个,其中由青岛主导、参与的有9个。通过自主攻关南美白对虾种苗,不断推广应用,极大提高了养殖规模,提升了自主培育品种的市场占有率。
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我国海水养殖对虾产量由131.8万吨增至163.1万吨,年均增长5.5%。其中,南美白对虾占比由78.9%增至80.9%。我国南美白对虾产量约占全球南美白对虾产量的三分之一。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目前国外进口南美白对虾种虾只占15%,国内种虾自主供给达85%,我国基本实现南美白对虾种源自主可控。
相对于其他南美白对虾新品种,李富花团队牵头培育的“广泰2号”是国内首个应用全基因组育种技术培育的对虾新品种,这标志着我国对虾育种由表型选择升级到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新阶段。
“传统方式来进行育种,一般是通过表型选择,比如测体重、量体长,将表型优异的个体挑选出来,经过连续几代的选育或杂交,培育水产新品种。”李富花解释,这种育种方法更适合培育生长速度快的新品种,但无法准确评估亲本(动植物杂交时所选用的雌雄性个体)的抗病能力,因此难以培育出抗病的水产新品种。“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就是从基因组水平上分析亲本的性状,能够精准选择优异性状关联标记或基因用来育种,比如将携带抗病标记或基因的亲本挑选出来进行育种,以此来实现水产育种精准化。”李富花说。
这就是我国科研人员不断破译动植物基因图谱的一个重要原因。2019年,由相建海和李富花研究组主导,联合国内外多家单位,历时十年成功破译全球首个高质量南美白对虾基因组图谱,为对虾基因组育种打下了坚实基础,直接促进了“广泰2号”的培育、诞生。
相建海表示,近年来,我国的对虾养殖产业饱受以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AHPND)为代表的弧菌性病害困扰。“广泰2号”就是针对AHPND培育的专门化抗病新品种,抗病能力强、养殖成活率高。“广泰2号”的培育,将为降低对虾养殖弧菌性病害风险、提高养殖成功率提供重要种质支撑,也为推动对虾分子育种技术(利用DNA/RNA等遗传信息来识别优良基因,以此实现精准育种,包括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在产业中的应用起到重要作用。
技术支撑,育种突破,南美白对虾这个昔日昂贵的海鲜如今摆上市民日常餐桌。“看到养殖户使用我们培育的水产新品种能够赚到钱,我们发自内心地高兴。”李富花说,未来,团队将继续深耕南美白对虾,力争在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取得更多更大的突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